为探讨亚热带湿润地区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的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南昌市厚田沙地蔓荆(Vitextrifolia)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调查与研究,对各演化阶段灌丛沙堆的形态参数进行实地测量以分析其形态特征,对不同地貌部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以分析其粒度特征,并通过野外实地定位与遥感卫星影像图记录沙堆位置,以分析灌丛沙堆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厚田沙地蔓荆灌丛沙堆以稳定阶段为主,占比58.82%,衰退阶段次之,占比36.90%,发育阶段最少,仅占4.28%;各基本形态参数表现为稳定阶段>衰退阶段>发育阶段.沙堆表层的沉积物表现为稳定阶段细颗粒较多,发育阶段粗颗粒较多,衰退阶段居中;平均粒径表现为稳定阶段最小,为1.86Φ,衰退阶段次之,为1.75 Φ,发育阶段最粗,为1.67Φ;顶部—中部—边缘—丘间低地的各地貌部位中,稳定和衰退阶段沉积物的平均粒径逐渐变粗,发育阶段无明显变化趋势.灌丛沙堆整体在大部分距离尺度上呈聚集分布状态,各演化阶段的沙堆中,发育阶段与其他两阶段的沙堆在各距离尺度上均无关联性,稳定与衰退阶段的沙堆在中小距离尺度上呈正关联性,反映出厚田沙地主要灌丛沙堆间的相互依赖性及群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