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端粒酶活性、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端粒酶活性、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与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81例,乳腺癌癌旁组织37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例的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81例乳腺癌组织、37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 1%和10 8%,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例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测出端粒酶活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与端粒酶阳性表达率,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例乳腺癌组织PCNA的表达率71 6%。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增高(P<0 05),且呈正相关;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的一致率92 24%,呈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丁敏、梁先慧
展开 >
作者单位:
528451,广东中山市南朗医院
528400,中山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端粒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乳腺癌
出版年:
2013
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3.06.246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ISSN:
1007-614X
年,卷(期):
2013.
15
(6)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