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网络毒理学分析及验证

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网络毒理学分析及验证

扫码查看
目的 采用网络毒理学方法对黄药子导致肝脏损伤的毒理作用及机制进行预测,并通过动物试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结合TOXNET筛选黄药子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利用Pharm Mapper数据库预测黄药子毒性成分作用靶点,应用Gene Cards和CTD筛选肝脏损伤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药子"毒性成分-靶点"及"毒性成分-肝脏损伤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平台对黄药子致肝损伤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动物试验对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机制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TCMSP获得黄药子63个成分,TOXNET网站筛选出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8个毒性成分,黄药子致肝损伤的关键靶点为Akt1、INS、VEGFA;其机制涉及PI3K/Akt、HIF-1、Ras以及Rap1等信号通路.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黄药子水煎液可使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升高,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升高及SOD和GSH活性降低,黄药子可降低肝脏p-Akt与p-PI3K蛋白表达.结论 黄药子导致肝损伤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作用于多种信号通路的结果,与其下调肝脏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Network Toxicological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Dioscorea Bulbifera L.

孙雅馨、秦红岩、臧凯宏、罗慧英

展开 >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730000

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网络毒理学 黄药子 肝脏毒性 PI3K/Akt信号通路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20JR10RA325

2021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药学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77
ISSN:1007-7693
年,卷(期):2021.38(24)
  • 9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