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扬州鹅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扬州鹅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扫码查看
华东地区是我国肉鹅养殖和消费的主要区域,存在多种养殖模式。为研究扬州鹅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本试验选用 300 只平均体重为(832。6±26。3)g的 21 日龄扬州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 4 组,每组设 3 个重复组,每个重复 25 只扬州鹅,饲养密度为 2 只/m2。精料饲养组、3%油脂组和牧草补饲组为全程精料(黑麦草+精料)饲养模式,采用全封闭式厚垫料平养舍饲。其中,3%油脂组在 63~70日龄添加鸭油添加剂;牧草补饲组在 35~70 日龄每周补饲牧草 2。5 kg;放牧精料组在预试期(21~27 日龄)每天训练鹅自行前往指定草地并回鹅舍,28 日龄后鹅自由活动、采食,放牧期间提供充足饮水,并进行划区轮牧,密度为 15 只/667 m2,每天放牧 8 h。预试期 7 d,正试期 42 d。结果显示:放牧精料组扬州鹅 29~56日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最高,56 日龄体重高于牧草补饲组(P<0。05);牧草补饲组后期(56~70 日龄)生长速度加快,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均最高;3%油脂组、放牧精料组的 70 日龄体重与精料饲养组无差异,但 3%油脂组体重大于牧草补饲组(P<0。05)。精料饲养组、3%油脂组的全程死淘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牧草补饲组、放牧精料组的死淘率超过 17%。3%油脂组的总体养殖经济效益最好,牧草补饲组的饲料成本最低,放牧精料组后期饲料报酬低,总体饲养成本较高。所以,以肉鹅 70 日龄出栏为节点,添加 3%油脂模式组的总体养殖效益最好,本试验结果为肉鹅养殖企业和农户选择合适的饲养模式提供了数据参考。

范苏雨、金志明、刘林雨、张勇、张钰、张扬、徐琪、陈国宏

展开 >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扬州五亭食品集团天歌鹅业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651

扬州鹅 生长性能 饲养模式 经济效益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

CX211001

2024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中国畜牧杂志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04
ISSN:0258-7033
年,卷(期):2024.60(6)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