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儿童巨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研究

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儿童巨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评估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儿童巨大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的超声测量5 cm以上的巨大淋巴管畸形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采取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平阳霉素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及随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34例患儿,其中1例对照组患儿超声考虑为淋巴管畸形,但术中诊断静脉畸形被排除,最终纳入33例。包括男18例、女15例,所有患儿均因皮下肿物就诊,其中9例因肿物短期内突然增大就诊,超声结合术中液体性质,考虑并发囊内出血。病变位于颈部20例(60。6%),腋窝9例(27。3%),胸壁4例(12。1%)。研究组纳入17例,对照组纳入1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囊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治愈率、好转率和欠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单次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总手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1例,胃肠道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0%(2/17);对照组发热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2/1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5 cm以上的巨大淋巴管畸形,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硬化治疗,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总体疗效相似,但患儿总治疗次数减少,复发率降低,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增加,可作为优选的治疗方案。

李三林、熊祎、申刚

展开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北京 100020

囊性淋巴管畸形 巨大淋巴管畸形 置管引流 平阳霉素硬化 儿童

2024

中国医刊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医刊

CSTPCD
影响因子:1.14
ISSN:1008-1070
年,卷(期):2024.59(5)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