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结果、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分析所有患儿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13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其中并发症组44例,无并发症组69例,临床表现以发热(44。25%)、反应差(41。59%)、呼吸困难(31。86%)为主。一般资料方面,并发症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小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面,并发症组的肌张力改变、呼吸暂停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反应差、血氧饱和度低、呼吸困难、食欲缺乏、喂养不耐受、血便、黄疸、发热、惊厥的患儿比例及发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结果方面,并发症组白细胞计数降低、升高比例和CRP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67例(59。29%),病原菌共16种,革兰氏阳性菌9种(34株),革兰氏阴性菌7种(34株),共68株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6株占比最高(23。53%),其次为无乳链球菌11株(16。18%)。并发症组深静脉置管、应用呼吸机比例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CRP水平达到最高值时在病程1~9 d,其中在病程2 d者48例(42。48%),在病程3 d者29例(25。66%),在病程1 d者20例(17。70%);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CRP水平达到最高值均在病程2 d时,其次为病程3 d时,再次为病程1 d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739、0。614,最佳截断值为66。7 mg/L。结论 CRP水平可作为预测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并发症的参考指标,CRP水平多在病程2 d时达到最高值。

祁娇、郭明、崔红

展开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北京 100050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北京 100070

败血症 临床特点 并发症 影响因素 新生儿

2024

中国医刊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医刊

CSTPCD
影响因子:1.14
ISSN:1008-1070
年,卷(期):202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