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病毒性肝炎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病毒性肝炎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发生机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行活体穿刺获得肝组织标本,经常规伊红染色及Perls染色后,经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标本病理组织学特征,探讨病毒性肝炎发生机理。结果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慢性活动性肝炎所占比例最高(P<0.05);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中央静脉至汇管区呈双板或多板排列、可见不典型增生细胞、出现伊藤细胞、细胞核增大、嗜酸性颗粒性变或嗜硷性变、出现红球体、窦内皮细胞受损。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根据患者肝脏细胞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其疾病程度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晓琰
展开 >
作者单位:
463400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理组织学
发生机理
出版年:
2013
DOI:
10.3969/j.issn.1673-5552.2013.23.0066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院协会
中国医疗前沿
影响因子:
0.186
ISSN:
1673-5552
年,卷(期):
2013.
(23)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