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扫码查看
对不同来源的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22个父本品种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以NCII法配制的6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物候期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3个自交不亲和系与父本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它们与国外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性状平均优势均较强.杂种生育期及初花至成熟期日数均介于双亲之间,但前者偏向晚熟亲本,而后者却偏向早熟亲本.与其它产量构成因子相比,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不仅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且对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贡献率亦最高.在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中,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首选目标性状应为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在保证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前提下,提高角粒数、千粒重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Ananlysis of heterosis reveals genetic improvement for yield traits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马朝芝、涂金星

展开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湖北,武汉,43006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系 杂种优势 产量性状 遗传改良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1CB108072004ABA149

200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96
ISSN:1007-9084
年,卷(期):2005.27(1)
  • 39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