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都梁丸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都梁丸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扫码查看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都梁丸抗偏头痛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活性成分靶点信息,通过DrugBank、GeneCards、NCBI数据库对比筛选抗偏头痛靶点,通过Rv 3。5。1 软件进行潜在靶点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采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用Systems dock Web Site对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都梁丸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干预 22 个潜在靶点和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胰岛素抵抗、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偏头痛作用。分子对接结果中docking score>4。25 占 76%,说明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有一定的结合活性。结论 都梁丸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MME、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素受体等发挥抗偏头痛作用。
Analysis of Anti-migraine Mechanism t of Duliang Pill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Network pharmacologyMolecular dockingDuliang pillsMigraine

王静、朱春璐、袁子民

展开 >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21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都梁丸 偏头痛

辽宁省教育厅202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LJKMZ202213202019-ZD-0440

2023

中国药物经济学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中国药物经济学

影响因子:0.712
ISSN:1673-5846
年,卷(期):2023.18(8)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