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慢性子宫内膜炎宫腔菌群与不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子宫内膜炎宫腔菌群与不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rauterine flora of chronic endometritis and different pregnancy outcomes

扫码查看
目的 分析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患者的宫腔细菌分布特点,探讨其与不同妊娠结局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 12 月因IVF-ET失败、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外科行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CE的患者29 例,通过16S rRNA测序法分析CE患者的宫腔菌群分布情况,术后规范治疗并随访 1 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妊娠组(gestation,G)和未妊娠组(non gestation,NG),回顾性分析两组未治疗前的宫腔菌群分布差异及其与 CE 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CE 患者宫腔内存在一个由乳杆菌、假单胞菌、甲基杆菌-原单胞菌、棒状杆菌及其它细菌组成的复杂微生物群,乳杆菌是其宫内主要定植菌.G组宫腔内细菌的定植模式与NG组不同,G组不动杆菌中位定植丰度低于NG组(16.50 vs1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纳入研究的29 例CE患者,经规范抗炎治疗后,其中20 例有妊娠结局(18 例足月分娩,2 例胚胎停育),9 例尚未妊娠,临床妊娠率为68.97%(20/29),活产率为62.07%(18/29).结论 CE患者宫腔存在多样性细菌定植,乳杆菌是其宫内主要定植菌,宫腔不动杆菌高丰度定植可能与CE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chronic endometritis16S rRNAuterine cavity microecologyuterine cavity flora

谢毅、陈晴、胡启彩、魏蔚霞

展开 >

518000 广东 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慢性子宫内膜炎 16S rRNA 宫腔微生态 宫腔菌群

深圳市科技研发项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研究项目

JCYJ20190809144801670LCYJ2021024

2023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医师协会 四川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CSTPCD
影响因子:1.116
ISSN:1674-4020
年,卷(期):2023.15(10)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