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共线联产”工艺创新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生产中的实践及在其他品种中的应用思考

“共线联产”工艺创新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生产中的实践及在其他品种中的应用思考

扫码查看
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由微生物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对后者而言,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酶的底物专一性差,导致在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结构类似的衍生物,不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但为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创造了条件.在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联产的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中,我们首先提出抗菌药“共线联产”的概念.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副产物回收,而是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调控技术平衡提高“被联产”产物的合成能力,以及根据目标产品的要求,通过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主动调配”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本文对抗菌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的基本思路、条件,以及可“共线联产”工艺创新的抗菌药品种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通过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共线三联产”工艺创新的实践成果,为抗菌药工艺创新提供参考.
Practice of "Co-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Other Products

李继安、林惠敏、陈代杰

展开 >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201203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40

抗菌药 工艺创新 共线联产 平衡提高 主动分配

2020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EI
影响因子:0.487
ISSN:1001-8255
年,卷(期):2020.51(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