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寒地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寒地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扫码查看
为了有效利用野生大豆资源,为大豆的品种创新和生产利用提供材料基础,对204份野生大豆资源的表型性状(质量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1~1.13;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46~2.09,变异系数变幅为1.74%~71.39%.北部地区的资源表现为紫花、披针叶、黑色种皮、褐脐、种子有泥膜;西部地区资源表现为紫花、披针叶、黑色种皮、黑脐、种子有泥膜,分枝数、单株粒数、节数、有效荚数、节间长、粗蛋白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脂总和均值最高;东部和中南部地区的资源表现为紫花、卵圆叶、黑色种皮、黑脐、种子有泥膜,百粒重、无效荚数、单株粒重、粗脂肪含量、异黄酮含量、油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均值最高.聚类分析将叶宽大、百粒重高的材料聚为第Ⅰ类,这一类材料特性表现为高油、高油酸;将叶细长、产量偏高的材料聚为第Ⅱ类,这一类材料特性表现为蛋白、异黄酮、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李炜、毕影东、刘淼、王玲、邸树峰、刘建新、樊超、杨光、梁文卫、来永才

展开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野生大豆 表型性状 评价 聚类分析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

LH2019C0832018KYJL003HNK2019CX12

2021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中国种业

影响因子:0.356
ISSN:1671-895X
年,卷(期):2021.(12)
  •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