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古代文献探讨大钟穴临床应用规律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大钟穴临床应用规律

扫码查看
目的 通过整理大钟穴古籍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 5 版)收录的 1 156 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大钟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 43 部,涉及条文129 条,大钟单穴使用频次为65 次,配伍后使用频次为 64 次,配伍腧穴共计 40 个,以配伍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居多,其中配伍优势穴为太溪穴.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杂病,其中单穴主治常见病证为内科脾胃系病证,配伍主治常见病证为肢体经络病证.结论 大钟穴主治范围较广,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各类杂病,单穴主治常见病证 40种,配伍主治病证 41 种.治疗方面,针灸以针二分,留七呼为宜,灸法以三壮为佳.

韩方正、杨旭光、陈晓静、张珍珍

展开 >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8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大钟穴 古代文献 针灸 应用规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

815909552019ZY20702019SJGLX077Y

202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0.779
ISSN:1006-3250
年,卷(期):2024.30(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