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匮要略》中竹皮大丸方条文"妇人乳中虚"的解释,历史上存在着诸多分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历代医家对该条文的断句以及在"乳"字的理解上存在讹误,从文献角度考证发现汉代"乳"字本义即"生产",并且应作去声,只是随着年代推移逐渐失去了去声用法,本条文应断句为"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病因病机是妇人因生产所导致的中焦虚弱而出现的烦乱呕逆,与哺乳并无直接关系,竹皮大丸是张仲景"安中益气"法的重要体现,侧重对中焦气机的稳固,而非直接补益,在临床中可通过产前对中焦的养护达到"未病先防"的预期,这一认知对该条文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