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卒中后肌力、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卒中后肌力、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扫码查看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卒中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6 例脑卒中肢体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组(观察组)33 例,头穴透刺治疗组(对照组)33 例;应用Lovett量表和Ashworth量表于治疗前、治疗1 周、2 周、3 周各时间点对弛缓瘫及痉挛瘫患者肌力及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阴阳调衡运动针法观察组与头穴透刺对照组组患者肌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痉挛瘫、弛缓瘫间各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3 周效果最佳(P<0.05).治疗后阴阳调衡运动针法观察组与头穴透刺治疗对照组肌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1 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 周、3 周两组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和头穴透刺均能有效提高弛缓瘫及痉挛瘫痪的上肢肌力,阴阳调衡运动针法疗效更优;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对于痉挛瘫肌张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对于弛缓瘫的肌张力障碍两组未见明显差异.

周亮、马爽、丁邦友、鲍春龄、东贵荣、东红升

展开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脑卒中 肌力 肌张力 痉挛瘫 迟缓瘫 阴阳调衡运动针法 头穴透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

16401970401

2024

中国中医药科技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科技

影响因子:1.156
ISSN:1005-7072
年,卷(期):2024.31(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