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胃底腺来源的泌酸腺型肿瘤,包括泌酸腺腺瘤(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8例泌酸腺型肿瘤,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 18例泌酸腺型肿瘤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闷痛不适、反酸等症状.2例为多发病变,16例为单发病变,主要发生部位为胃底和胃体.以浅表隆起型和无蒂隆起型最为多见.病理形态学特点主要表现在腺体结构紊乱,主要由主细胞型细胞构成,其中散在混杂少量壁细胞.4例诊断OGA,11例诊断GA-FG,3例无法评估病变范围,诊断泌酸腺型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肿瘤细胞Pepsinogen 1、MUC6、CD56、突触素呈弥漫阳性表达,幽门螺杆菌阳性4例,Ki-67阳性指数1%~20%.结论 泌酸腺型肿瘤临床发病率低,胃镜活检标本对判断泌酸腺型肿瘤是OGA还是GA-FG有一定困难,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切除标本可明确诊断,当胃镜活检标本无法明确诊断时,建议诊断为泌酸腺型肿瘤,临床则进一步行ESD或EMR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