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白桦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桦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白桦茸别名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及乔木树皮上的药用真菌,分布于全世界北纬40°~50°的部分地区.早在16世纪的欧洲各国以及俄罗斯部分地区,白桦茸就作为药食两用真菌广泛应用于癌症和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20世纪以来白桦茸的现代化研究蓬勃发展.目前从白桦茸中提取分离到的化合物主要有三萜类、甾类、多糖类、多酚类、黄酮类、木质素类等,其中主要成分为四环三萜类、五环三萜类.白桦茸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白桦茸经体内毒性实验证实无急性毒性或长期毒性.基于白桦茸的多药理活性和无毒性,开发出一系列保健营养产品.本文对近十年来白桦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评价、保健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桦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池冰清、孙路平、刘若菡、张樱瀚、席勇、刘红燕

展开 >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亳州市源珍堂中药材有限公司,安徽 亳州 236800

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山东 济南250355

白桦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安全性评价 产品开发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2018)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2017)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

T20184828005财社[2017]662019-0977

2023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17
ISSN:1001-1528
年,卷(期):2023.45(1)
  • 1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