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猪苓的本草考证

猪苓的本草考证

扫码查看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医籍,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等多个方面对猪苓药材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发现,猪苓别名众多,分布广泛,包括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以个大、皮黑、肉白、体较重的为佳;采收时期为二月、八月,阴干,近现代多不限定月份,只载春、秋二季采挖,晒干;炮制古代以去皮为主,但现今机械化加工,清洗干净,无需去皮,避免浪费药材资源.历代主流基原为多孔菌科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历代本草出现猪苓与刺猪苓混淆现象,经考证刺猪苓为高等植物百合科土茯苓,并非菌类猪苓.现今,猪苓主要分为"猪屎苓"和"鸡爪苓",由于地理间隔以及环境因素,两者存在种间差异,建议用药时选择质优的"猪屎苓".

崔宏艳、吴佳骏、练海应、邱智东、徐伟

展开 >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猪苓 名称 基原 产地 品质评价 采收加工 炮制

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资金支持项目

吉中医药发[2021]11号

2023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17
ISSN:1001-1528
年,卷(期):2023.45(1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