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为该方临床定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医案,自建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和CNSknowall平台对中医疾病及证候、临床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及其属性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其高频中药与高频证候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216例医案,频次出现最高的前3位疾病是"不寐""郁证""眩晕",最多的证候为痰热内扰证.共出现350味中药,频次前5位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及茯苓,四气以温性、平性、微寒多见,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最多,归经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核心中药是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枳实、甘草,与疾病"不寐"及证候"痰热内扰"关联度最高.结论 温胆汤加减方在临床上大多用于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郁证及眩晕等疾病,核心中药与其临床定位关联度高.

王海彬、温俊凯、胡婷婷、吕文文、邓皖利、谭红胜

展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20002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200062

温胆汤加减方 临床应用规律 数据挖掘 临床定位

2024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17
ISSN:1001-1528
年,卷(期):2024.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