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伤害犯罪认定,主要围绕加害人对被害人保辜养伤展开.在伤害犯罪发生以后,由官府主导伤害犯罪定罪量刑,加害人在官府设定观察期限内为被害人"保辜养伤""延医调治";观察期限届满后,由司法机关根据被害人伤势恢复情况,对加害人定罪量刑.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运作机理,既有救助被害人、刑事和解等功能优势,也解决了损伤成因认定难等医疗技术落后难题.虽然古代伤害犯罪认定制度也有损伤成因认定不科学、定罪范围扩大化、违法阻却认定制度不完善等短板,但对现代相关制度仍有重要借鉴意义.从承接机制设计、损伤成因认定与细化介入行为认定依据等方面切入,有助于推动古代伤害犯罪认定制度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从而进一步完善现代伤害犯罪案件定罪量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