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清代卫军家族应对运漕事务的实态——以荆州右卫什军为个案的考察

清代卫军家族应对运漕事务的实态——以荆州右卫什军为个案的考察

扫码查看
清代漕运制度在基层社会的实践,呈现出复杂性及区域性特征.荆州右卫卫军家族的漕务应对,揭示了基层社会的应役实态,具有区域性意义.入清以后,屯漕关系渐趋崩溃,清廷通过垦荒、贴运、回赎等措施,解决荆州右卫等地屯田流失和运丁贫瘠的问题.同时荆州右卫什军采取顶补、捏控等方式,达到增补运丁的目的.然而,运役艰难,运费沉重,什军及其家族不堪其累,在上至"天庾"不可失、下至宗漕不可欠的信念和重压之下,卫军家族公议规约,内部协调,多路径应对,采取了诸如联宗帮运、按丁抽费、扶植义帮、军田济漕等应役方式.家族之间的房、户组织不仅仅是一种血缘组织,同时成为家族内部的承役单位.清代卫军家族对运漕事务的应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家族的组织化建设.

吴琦、徐宝成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清代 什军 荆州右卫 卫军家族 运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4AZS012

2024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史研究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37
ISSN:1002-7963
年,卷(期):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