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火力楠14个种源种子形态变异分析

火力楠14个种源种子形态变异分析

扫码查看
为了解火力楠不同种源类型和来源的种子遗传变异情况,对14个火力楠天然和次生种源种子形态特征、千粒重和发芽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4个种源的种子长、宽、厚和体积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种子长度较大的分别是种源4号(9.599 mm)、6号(9.471 mm)和1号(9.412 mm);种子宽度较大的是种源8号(6.724mm)和6号(6.496 mm);种子厚度较大的是种源2号(3.930mm),其次是1号(3.826 mm)、14号(3.809 mm)、5号(3.772 mm)和6号(3.770 mm);种子体积指数方面,种源2号(232.3mm3)、6号(232.0 mm3)、1号(230.3mm3)和4号(221.8 mm3)的均值高于其他种源.种源2号的种子千粒重最重(98.5 g),其次是6号(98.4 g)和14号(97.6 g),以及发芽率较高的分别是种源6号(74.8%)和2号(73.9%).14个种源的种子体积指数、千粒重和发芽率变化曲线具有一定规律.结果显示,14个种源的火力楠种子在形态特征、千粒重和发芽率上表现为天然种源优于次生种源,次生种源中纬度高的种源劣于纬度低的种源.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选择火力楠优良种源进行育苗和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Analysis of Variation in Seed Traits of Michelia macclurei Dandy of 14 Provenances in China

王里、彭映辉、仲崇禄、陈羽、姜清彬

展开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10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

火力楠 种子 形态特征 千粒重 发芽率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

201204304-02RITFYWZX 201506

2015

种子
贵州省种子管理站 贵州省种子学会 中国种子协会

种子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02
ISSN:1001-4705
年,卷(期):2015.34(4)
  •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