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42对SSR标记对黄淮海地区的50份大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的基因组中扩增出203条带,多态性条带19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54%.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5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72.遗传多样度(Ht)为0.2704,居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591,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417,基因流(Nm*)为3.03.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a)、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大于黄淮海南部.研究表明,42对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信息.经UPMGA聚类分析,50份黄淮海大豆种质材料分为2个类群,与2个居群结构基本一致.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相似系数较大,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居群内部个体差异较大,居群之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黄淮海南部高,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