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膈下逐瘀汤防治肝癌的机理研究

膈下逐瘀汤防治肝癌的机理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观察经方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大鼠肝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setine threonine kinase,Akt)蛋白的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将20只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顺铂组、膈下逐瘀汤组、联合治疗组;给大鼠灌胃膈下逐瘀汤、顺铂药液7天制备含药血清,培养Bel-7402细胞.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 anaIysis,WB)检测Bel-7402细胞不同时间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及各治疗组对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顺铂组,膈下逐瘀汤组,联合治疗组.每组7只大鼠.追模参考吴仕九、王锦波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检测正常组、及不同肝癌组织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发现:膈下逐瘀汤作用Bel-7402细胞至30min P-Akt蛋白水平降至最低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次之为膈下逐瘀汤组,最后为顺铂组.体内实验结果发现: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P-Akt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不表达P-Akt蛋白;与肝癌模型组相比,三种治疗组P-Akt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kt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膈下逐瘀汤与抗肿瘤药顺铂有协同作用.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liver cancer prevented and treated by Gexiazhuyutang

季幸姝、周福生、侯丽颖、吕志平、廖荣鑫

展开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展开 >

膈下逐瘀汤 Bel-7402细胞 磷酸化AKT

2008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ISSN:1728-7324
年,卷(期):2008.10(1)
  • 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