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柑橘黑斑病菌与柚黑斑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及其分子机制

柑橘黑斑病菌与柚黑斑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及其分子机制

扫码查看
为了对柑橘黑斑病和柚黑斑病提出更科学的化学防治方法,该文研究了柑橘黑斑病菌和柚黑斑病菌对杀菌剂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在江西114个柑橘黑斑病菌株中发现了2个多菌灵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1.75%,抗性系数分别为5333.6和379.2;在四川32个柑橘黑斑病菌株中发现了1个多菌灵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3.13%,抗性系数为303.3;在浙江23个菌株和重庆3个菌株中没有出现抗性菌株.在广东收集的54个柚黑斑病菌株中发现了1个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为1.85%,抗性系数为13719.5;在广西和福建分别收集的34个柚黑斑病菌株中没有发现抗性菌株.柑橘黑斑病菌和柚黑斑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存在正交互抗性,对嘧菌酯和多菌灵无交互抗性.因此,建议多菌灵可继续在柑橘黑斑病和柚黑斑病防治中使用,鉴于高抗菌株已出现,使用时应与其他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本实验还发现,柑橘黑斑病菌存在2种抗苯并咪唑类的分子机制,即β-微管蛋白基因上第198位氨基酸位点由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抗性系数为5333.6的菌株)和第200位氨基酸位点由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抗性系数为379.2的菌株);而柚黑斑病菌抗苯并咪唑类的分子机制则与β-微管蛋白基因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有关.
Resistance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hyllosticta citricarpa and Phyllosticta citriasiana to benzimidazole fungicide

曾一冰、蒋立强、李国华、刘蕊、李红叶

展开 >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 310058

广东省梅州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 梅州 514071

柑橘黑斑病菌 柚黑斑病菌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抗药性 分子机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专项

2017YFD0202000CARS-26

2019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25
ISSN:1008-9209
年,卷(期):2019.45(6)
  • 6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