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认知到行为:儿童慈善教育机制构建的研究

从认知到行为:儿童慈善教育机制构建的研究

扫码查看
面向儿童的慈善教育有利于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起点和重点.以1000名6-12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理解以及参与慈善活动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儿童慈善教育围绕"慈善需要—慈善动机—慈善行为"的理论逻辑,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搭建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教育场域为支撑的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以认知提升、态度转变到行为养成的层层递进的儿童慈善行为培养机制,为儿童慈善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儿童慈善教育以儿童为"原点",将慈善文化从个体推及群体、再传播到全社会,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的慈善文化氛围.

刘欣容

展开 >

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党校,广东广州 511400

儿童慈善 慈善教育 慈善文化

2024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影响因子:0.29
ISSN:2095-9303
年,卷(期):202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