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浙江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FNL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30日(简称"6·30"过程)、2022年6月20日(简称"6·20"过程)两次梅汛期暴雨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水汽输送、动力机制、等熵位涡等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降水落区相似,暴雨中心在浙西地区,但"6·20"过程暴雨区范围更广、暴雨中心雨量更大、小时雨强更强.(2)两次过程类型都属于低涡切变型,低层都有西南急流,浙西南处于急流轴顶端,但"6·20"过程的动力抬升条件更好,低涡发展高度更高、强度更强,西南急流更强,中低层上升运动和近地面辐合也更强.(3)两次过程均有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但"6·20"过程的水汽通量极值更大,且各层极值位置更为一致,中低层水汽辐合、中高层水汽辐散均更为明显.(4)"6·20"过程的中低层上升运动和近地面辐合更强.(5)两次过程在中低层(315K)和高层(345K)等熵面上均有一定的高值区,"6·20"过程中低层等熵位涡高值区范围更大、强度更强,高层等熵位涡高值区更靠近浙江省,且在两个层次的等熵面上均有明显的冷空气下滑和风速辐合,因此"6·20"过程雨量和小时雨强极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