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与病理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与病理表现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类肿瘤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5 月~2023 年 7 月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DFSP患者 13 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分析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密度、信号表现、大体标本及镜下表现,总结其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3 例中 10 例单发,3 例多发;发生于躯干者 11 例,左小腿 1 例及后枕部 1 例;病灶最长径3。0~16。0cm,1 例见多发粗大的"沙粒样"钙化;外形呈"蘑菇"状 4 例,多结节部分融合呈"葫芦"状 3 例,病灶内部及边缘见迂曲、扩张血管影 3 例,局部呈"戴帽征"4 例,边缘呈"子结节亮灯征"5 例。7 例侵犯深层组织的病例形成"蜂巢"样结构。免疫组化提示CD34 阳性率 92%、Ki-67 阳性率 31%,S100 阴性率为 96%。结论 DFSP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可在术前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明确治疗方案。

万伟荣、王海亮、顾吾立

展开 >

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皮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2024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浙江实用医学

影响因子:0.606
ISSN:1007-3299
年,卷(期):202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