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浅析刺络放血治虚

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浅析刺络放血治虚

Discussion on Bloodletting Puncture to Treat Deficiency Syndrome Based on the Theory of"Collateral Needs to Keep Unobstructed"

扫码查看
[目的]探析"络以通为用"理论,总结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及临床观察,从"络以通为用"理论出发,探讨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及虚证的治疗,并浅析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结果]《黄帝内经》及张从正、李东垣、杨继洲、傅青主等医家的著作中均有刺络放血用于治疗虚证的记载,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叶天士在《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和通络法的基础上,提出"络以通为用".从"络以通为用"的角度分析,刺络放血有"以通为补"之效,临床疾病多正虚与邪实并存,虚证可"以通为补",从络论治.刺络放血治虚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清为通平寒热、以消为通理气血、以和为通调阴阳三方面.[结论]刺络放血治虚的机制根本在于"通",具体可从寒热、气血、阴阳论,络脉理论对其临床应用有重要指导作用.

李子祎、罗煊之、刘慧林

展开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一科 北京 1001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刺络放血 虚证 络脉理论 络以通为用 以通为补 理论探讨

81973925XMLX2018322019XZZX-ZJ002

202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1.049
ISSN:1005-5509
年,卷(期):2022.46(11)
  • 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