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之时,论文者多以韩愈为参照标准而评价他人.当时文坛主要流行八种说法,其中以"韩李齐名说"影响较大,"韩柳齐名说"次之.然而"韩柳说"却后来居上,逐渐取代"韩李说",并成为学界主流看法.实际上,韩柳之文在风格、思想、地位等方面矛盾重重,相差巨异,远不及"韩、李"的共同之处多.盖"韩柳齐名说"之流行乃世俗相传所致,其内在本无严密的学理逻辑.然经过时代的层层累积,学者们从师德、文章、诗歌等层面对"韩柳齐名说"进行理论建设和内涵扩充,从而使该命题得以确立,并日益深入人心.而"韩李齐名说"虽有内在学理优势,但由于它的理论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其影响力和接受度远不及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