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2种桑寄生植物寄主种类、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动态,揭示桑寄生植物的种群扩散机制.[方法]以桑寄生植物及其寄主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和2019年,在成都市区55.4 hm2范围内对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区域内2012年有寄主植物41种,寄主个体991株;2019年有寄主植物48种,寄主个体1294株.在2012和2019年,桑寄生植物的寄生强度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相比2012年,2019年新增寄主植物13种,减少5种.在2012和2019年,个体数量≥20株的寄主种类均显著多于个体数量<20株寄主的种类(Fisher精确检验,P<0.05),即寄主的树种主要集中于个体数量≥20株的树种上.2019年总体寄生感染率(27.2%)显著大于2012年的总体寄生感染率(18.1%)(P<0.05);其中,15种寄主植物的寄生感染率显著上升(P<0.05),13种寄主植物寄生感染率差异不显著.2019年的总体寄生强度(1294)显著大于2012年的总体寄生强度(991)(P<0.05);其中,11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均显著增加(P<0.05),12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变化不显著,仅2种寄主植物的寄生强度显著减少(P<0.05).[结论]7 a间,桑寄生植物的种群趋于扩张,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均显著增大.桑寄生植物潜在寄主植物的多度越大,其越容易成为桑寄生植物的新寄主种类.在桑寄生扩散研究和危害防控方面,需要注意到特定区域内木本植物的种群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