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通过测定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养分状况,探讨长期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其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江西退化红壤森林植被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按照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自然恢复 4 种恢复模式,依据"均匀分布,随机布点"的原则进行取样,共测定了 89 个样点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合GIS和地统计学分析开展相关研究.[结果]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 4 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在 9.0%~56.1%之间,除了阔叶林的速效钾含量属于弱变异之外,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自然恢复地的有效磷变异系数最大;阔叶林的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小.2)4 种土壤养分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含量都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地(P<0.05),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机质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 113.6%、170.0%、138.8%;碱解氮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 74.3%、127.5%、103.7%;有效磷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 167.1%、102.6%、217.1%;速效钾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 32.6%、24.8%、40.4%.3)有机质的块金系数为 12.5%,空间自相关性强烈;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块金系数分别为 28.4%、27.8%和30.0%,空间自相关性中等.有机质和碱解氮斑块特征显著,空间连续性较差,变程分别为0.192和0.279 km;有效磷和速效钾空间连续性较好,分布比较均匀,变程分别为0.456和0.537 km.[结论]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自然恢复样地;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自然恢复样地.在空间区域尺度上,有机质、碱解氮斑块特征显著,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针叶林中;有效磷、速效钾分布相较均匀,其中有效磷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针阔混交林中含量最高,速效钾在研究区东部地区含量较高.在今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注重营造针阔混交林.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s afte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degraded red soil regions

degraded red soil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soil nutrientsspatial distributiongeostatistical analysis

李鹏、刘晓君、刘苑秋、张志坚、莫兴悦、肖廷琦

展开 >

江西农业大学 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

宁夏大学 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宜春市林业局,江西 宜春 336000

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42107365

20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42
ISSN:1673-923X
年,卷(期):2023.43(8)
  • 3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