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北过渡带潜在蒸散发的估算与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南北过渡带潜在蒸散发的估算与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扫码查看
为探究中国南北过渡带主体部分秦岭—大巴山的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FAO56 Penman-Monteith(P-M)方法为基准,选取了4种不同潜在蒸散发量的估算方法,对比研究各种方法在中国南北过渡带的适用性.以P-M法得到的估算结果为依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研究秦岭—大巴山地区潜在蒸散发量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秦岭—大巴山地区海拔对潜在蒸散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选的估算方法中,以Priestley-Taylor(P-T)估算方法适用性最好,Hargreaves(Har)方法次之,Thornthwaite(Tho)估算方法适用性最差;研究区年潜在蒸发量最小值(800 mm)出现在都江堰站,最大值(1120 mm)出现在三门峡站,研究区季节潜在蒸散发量夏季(330~430 mm)最多,冬季(100 mm)最少;年潜在蒸散发量(PET)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变化态势;M-K趋势计算年潜在蒸散发量所得Z值最大值(4.43)出现在合作站,最小值(−4.77)出现在三门峡站,从总体上看,研究区西北部的年潜在蒸散发量(PET)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东南、东北及中部偏北地区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各站点的蒸散发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但海拔对蒸散发量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减弱.
Estimation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North-South Transitional Zone

侯敬植、金铮、石昕颜、崔黎壮、巴旦罗布、宋小燕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郑州 450003

潜在蒸散发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中国 南北过渡带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FY10090441501022

2023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

CSCD
ISSN:
年,卷(期):2023.3(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