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荒漠河岸林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及环境影响因子——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荒漠河岸林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及环境影响因子——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扫码查看
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对塔里木河下游5个监测断面范围内的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荒漠河岸林的10个科的15种主要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状况,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AMF侵染率、侵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中,11种植物为菌根植物,非菌根植物有4种;表征AMF侵染的指标不同,不同科植物之间AMF侵染状况存在差异,比较而言,禾本科的芦苇和杨柳科的胡杨AM真菌的孢子密度相对较大;从侵染率来看,除沙拐枣外,其余菌根植物的AMF侵染率均大于50%,尤其是疏叶骆驼刺和胀果甘草,侵染率分别高达97%,92%;从侵染强度来看,柽柳的AMF侵染程度最高,其次是疏叶骆驼刺,而胀果甘草的侵染程度则是中等.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总盐、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钾及pH值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间有密切关系.

杨玉海、陈亚宁、李卫红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丛枝菌根 侵染 生态恢复 荒漠河岸林 土壤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

KZCX2-XB2-03KZCX2-YW-127905020042006BAC01A03

2008

自然科学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进展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43
ISSN:1002-008X
年,卷(期):2008.18(4)
  • 9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