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汶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灾损土地利用及生态修复模式——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例

汶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灾损土地利用及生态修复模式——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例

扫码查看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泥石流灾害,灾损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是灾区产业重建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灾损土地禀赋、灾害特征、土地需求,采取多因素耦合和关键因子限制分析法,探讨灾害胁迫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与生态修复之间的互馈作用,结果表明:(1)流域新增土地供给源主要为泥石流灾损土地,土地资源化利用受灾害、聚落和产业结构控制;(2)灾损土地根据成因划分为沟口堆积型、沟道冲淤型以及岸坡侵蚀型,三者的肥力、安全性及交通条件等特征具有显著差异;(3)基于“因灾分区、耕地优先、产业共建、美居造景”的原则,建立了灾损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生态修复模式,并选取杨家沟进行验证,沟域灾损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林地、产业林地及优质耕地,分别占比28.5%、56.3%、15.2%,生态修复措施主要为提高土地安全度、提升植被覆盖率和增强水保功能.该研究建立的震区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模式可有力协调人地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和提升人居环境.
The debris flow disaster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hard-hit disaster areas:A case study in the small watershed of Duba River

黄海、杨顺、田尤、谢忠胜

展开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成都61173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成都611734

地震灾区 泥石流 灾损土地 共生机制 生态修复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8.8”九寨沟地震灾区生态化地质灾害防治重大科技支撑研究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支撑服务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地质调查

KJ-2018-24DD20190644DD2016025120190505

2020

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073
ISSN:1000-3037
年,卷(期):2020.35(1)
  • 1
  • 6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