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源型城市工矿用地系统修复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资源型城市工矿用地系统修复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扫码查看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其工矿用地进行系统修复,在空间上统筹工矿用地的生态修复,使其从整体上参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十分必要.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电路理论,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为例,分别识别2000年、2005年、2011年、2017年生态廊道和关键点,根据优先修复程度设置修复分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廊道路径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和城市扩张导致生态廊道质量下降、位置发生变化.7条最小耗费路径总长度从120.74km增加到125.71km;加权耗费总距离从692.58km增加到1162.28km.(2)识别出2017年障碍点14处,总面积为16.06 km2.其中关键点12处,总面积14.09 km2.(3)修复区域为识别出的2000-2017年四期生态廊道和2017年关键点,共划分三个修复等级,总面积为475.86km2.研究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统筹工矿用地生态修复,使之成为国土空间系统修复的有机整体,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for systematic restoration of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王回茴、李汉廷、谢苗苗、许萌、李少玲、白中科

展开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

资源型城市 生态安全格局 系统修复 生态廊道 电路理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C0504401

2020

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073
ISSN:1000-3037
年,卷(期):2020.35(1)
  • 3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