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江经济带乡村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机制

长江经济带乡村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机制

扫码查看
乡村性是描述乡村地域特征的重要指标,其时空分异可以有效反映乡村发展及转型的基本面.聚焦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长江经济带",采用乡村性指数测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7年长江经济带县域乡村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并运用GWR模型重点分析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 表明:(1)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县域乡村性总体有所减弱,空间上呈现"东部低、中西部高"的特点;县域乡村性在城市群(圈)、省会及大城市附近呈现较低水平,向外围逐渐升高.(2)乡村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传统农区,随时间推移明显缩减;低低集聚则集中在长三角、武汉、长株潭等城市群(圈)地区,且整体格局较为稳定.(3)农业技术、政府支持、资本投入、市场调节因素能促进乡村发展及转型,其中,农业技术的作用最强.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则兼具促进和限制作用.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及转型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未来制定区域乡村发展策略应针对不同地区分类精准施策.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rura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董又铭、郭炎、李志刚、林赛南

展开 >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430072

湖北省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乡村性 时空分异 驱动机制 长江经济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D1100801

2022

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073
ISSN:1000-3037
年,卷(期):2022.37(2)
  • 10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