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优先保护鱼类识别的澜沧江中下游生态流量

基于优先保护鱼类识别的澜沧江中下游生态流量

扫码查看
河道内维持合理的生态流量,以满足水生生物生境需求,是其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选取澜沧江中下游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风险系数、干扰系数和价值系数3个维度的河道优先保护鱼类评估方法,识别了该地区优先保护鱼类;基于河道内流量增量法,选取水力生境适宜性指数及高/中/低适宜生境面积比例作为生境适宜度评估指标,建立其与流量的关系曲线,研究了该地区优先保护鱼类产卵期和成年期的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1)澜沧江中下游优先保护等级最高的鱼类为中国结鱼;2)中国结鱼产卵期和成年期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2100 m3/s和1200 m3/s,适宜生态流量范围分别为1700~3300 m3/s和800~1500 m3/s,计算结果介于Tennant法很好-最大等级之间.
The ecological flow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Lancang River based on priority protection fishes identification

彭为、刘丙军、邱江潮、曾慧、张明珠、李丹

展开 >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510275

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珠海519082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220

展开 >

优先保护鱼类 栖息地法 生态流量 澜沧江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2019B1515120052518792892017YFC0405900120171 KJ07

2020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08
ISSN:0529-6579
年,卷(期):2020.59(3)
  •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