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扫码查看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各项遗传效应、关联性及其杂种优势表现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杂交红麻亲本和21个F1 代组合的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株高、鲜皮厚与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单株纤维重3个综合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加性和显性相关;茎粗与各性状之间不存在加性相关,而与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单株纤维重之间存在明显的显性相关;红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联性;惟皮骨比、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之间表现明显的正相关;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3)单株干茎重、单株干皮重、单株纤维重3个综合产量性状F1代具有很强的群体平均优势(HMP为15.7%~18%)和群体超亲优势(HBP在8.3%~13.9%),强优组合杂种优势可达35.6%~69.2%.F2代仍具较高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强优势组合的HMP和HBP分别可达19.5%、16.1%、20.2%和1.9%、34.6%、32%,F2代优势仅比F1代降低50%左右;F1杂种优势平均可延续1.4~1.7代,强优势组合杂种优势可延续3~4代.上述结果将为红麻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Genetic Effects and Heterosis Analysis for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in Kenaf(Hibiscus cannabinus L.)

祁建民、陈幼玉、周瑞阳、林荔辉、梁康迳、吴建梅、方平平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红麻 遗传分析 杂种优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300704842001AA241212B0110018

2005

作物学报
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物学报

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03
ISSN:0496-3490
年,卷(期):2005.31(4)
  • 17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