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Yield and Plant Type for Mid-season Indica Rice Cultivars

扫码查看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源库关系和株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结实率以DC最高,SR最低,千粒重变化不大.由ET到DC,植株高度降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收获指数的提高更为明显.由DC到SR,植株高度略有增加,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变化较小.品种改良明显减小了顶部3叶的着生角度,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但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导致粒叶比(颖花数与叶面积之比)提高.随品种的演进,抽穗期根重以及根冠比提高,但根系伤流液量减少.抽穗至成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下降的速度表现为SR>SDH>SDC.依据品种演进特征,对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杨建昌、王朋、刘立军、王志琴、朱庆森

展开 >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中籼水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源库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303708282004BA520A12-5

2006

作物学报
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03
ISSN:0496-3490
年,卷(期):2006.32(7)
  • 13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