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本文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马铃薯连作的响应,旨在揭示连作土壤退化的微生物特征.采用盆栽试验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休耕(CK)和轮作(R_rh)为对照,研究了马铃薯连作1年(1_rh)、3年(3_rh)和5年(5_rh)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与CK和轮作相比,3_rh和5_rh土壤样品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与轮作相比,马铃薯连作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土壤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较低.细菌群落中,较轮作,1_rh、3_rh、5_rh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的数量分别增加258.01%、625.93%、76.04%,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分别增加245.42%、1258.12%、58.89%,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增加203.83%、116.74%、311.61%.真菌群落中,较轮作,3_rh镰孢属(Fusarium)数量增加了225.00%,5_rh毛壳属(Chaetomium)数量降低了31.58%,1_rh、3_rh、5_rh久浩酵母属(Guehomyces)的数量分别降低55.40%,58.14%,78.37%;壶菌属(Spizellomyces)在休耕和轮作土壤中数量较多,而在连作3年和5年土壤中数量很少,接近检测底限.说明马铃薯长期连作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优势种群发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continuous potato cropping in arid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谭雪莲、郭天文、胡新元、张平良、曾骏、刘晓伟

展开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工程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

马铃薯 连作 微生物群落 物种丰度 有益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农科院科技创新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甘肃省农科院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计划

2015031202017GAAS28315601722017GAAS4120YF3WA010

2022

作物学报
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03
ISSN:0496-3490
年,卷(期):2022.48(3)
  • 10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