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扫码查看
为明确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2017年-2019年在龙海市、福安市、霞浦县共分离获得9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别寄主法和PCR-RFLP法对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线粒体DNA (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除了福建省福安市有5株(5.21%)为A1交配型外,其余91株(94.79%)均为自育型,未发现A2交配型及A1A2型菌株.从96个菌株中检测出16个生理小种类型,龙海市和福安市的优势生理小种均是可克服11个显性抗病单基因的1.2.3.4.5.6.7.8.9.10.11,霞浦县的优势生理小种为1.2.3.4.5.6.7.8.10.供试菌株均至少含有6个毒性基因.mtDNA单倍型共检测出3种类型,其中55个菌株(龙海市22株、福安市8株、霞浦县25株)为Ⅰa型,占57.29%,32个菌株(龙海市2株、福安市25株、霞浦县5株)为Ⅱa型,占33.33%,9个菌株(福安市7株、霞浦县2株)为Ⅱb型,占9.37%.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日趋复杂.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a part of potato producing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

李本金、王荣波、刘裴清、邓丽霞、石茗月、李慧斌、陈庆河

展开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13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 570228

马铃薯晚疫病菌 交配型 生理小种 mtDNA单倍型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闽宁合作项目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2019R1024-4DWX-2018035CXTD2021002-1

2022

植物保护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保护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04
ISSN:0529-1542
年,卷(期):2022.48(1)
  • 2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