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国城乡泡桐丛枝病区域差异因子分析

我国城乡泡桐丛枝病区域差异因子分析

扫码查看
为了解析与揭示我国泡桐丛枝病发生区域扩散和流行规律,科学制定病害防治策略与对策,分别于2018年至2020年在我国4大泡桐分布区内选取37个代表性城市与乡镇调查点,对泡桐丛枝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泡桐种类与栽植生境等进行了调查;采集休眠病枝于室内水培萌芽和外植体组织培养,并提取泡桐总DNA采用PCR与LAMP方法检测植原体.研究结果表明,我国4大泡桐分布区中黄淮海暖温区和西北干旱区是该病害发生的重病区,而西南亚湿热区次之,江南温暖湿润区受害最轻.多数情况下,同一地区的城区与乡镇的总体发病率和危害程度存在一致性;在一些泡桐人工林主栽区与传统重病区呈现出中幼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泡桐丛枝病病情指数与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除来自陕西省西安市楸叶泡桐组培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外,其他不同泡桐种类和地区来源染病外植体的组培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93.3%~100%和52.1~76.9,泡桐休眠病枝萌芽的植原体综合检出率为76.5%.因此认为我国泡桐丛枝病发生与危害的南轻北重差异受气候、寄主抗性以及种苗带菌等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针对不同生境的泡桐丛枝病制定综合防控策略与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Affection factors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paulownia witches'-broom disease in urban and rural districts of China

孔德治、田国忠、张文鑫、王圣洁、宋传生、邓宝红、郭民伟、朴春根、林彩丽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 510520

菏泽学院,菏泽 274015

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阳 473037

展开 >

泡桐丛枝病 病情指数 气候因子 抗病性 植原体检测

2017YD0600103-1-3NMRC-2021-7

2022

植物保护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保护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04
ISSN:0529-1542
年,卷(期):2022.48(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