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温度下小麦感染不同密度玉米象卵后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不同温度下小麦感染不同密度玉米象卵后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扫码查看
通过粮食微环境中CO2浓度变化快速检测粮粒内隐蔽性害虫发生状态,有利于早检、早治及避免隐蔽性害虫的取食为害.本文采用CO2检测仪循环取样检测方式,用带玉米象卵的小麦以不同密度混合到500 g无虫小麦的密闭微环境中,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不同时间点CO2的浓度,分析了微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与害虫感染和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象处于卵期时,相同温度下含不同密度玉米象的微环境中CO2浓度差异小.玉米象处于幼虫期时,20℃下密度5、10头/kg和20头/kg的微环境中CO2浓度分别于处理后18.5、18 d和15.5 d时首次出现显著升高,至34 d时其浓度达0.070%、0.112%和0.129%的相应峰值;随着温度升高,CO2浓度首次显著升高以及达到峰值的时间明显提前,25℃下,分别于12、8.5 d和6.5 d首次显著升高,于22.5、23 d和24.5 d达到峰值;30℃下分别于7、5 d和2 d首次显著升高,于22、21 d和20 d达到峰值.同时CO2的峰值浓度也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结果表明,CO2浓度的变化与隐藏发生的玉米象幼虫期感染密度、发育时期以及温度相关,可通过检测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监测玉米象幼虫感染与发育情况.
Changes of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in microenvironment of wheat infested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Sitophilus zeamais egg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刘浩星、王殿轩、王甜、黄依林、唐培安

展开 >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国家粮食产业(仓储害虫防控)技术创新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01

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23

微环境 玉米象 感染 CO2 浓度 温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C1600800

2022

植物保护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保护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04
ISSN:0529-1542
年,卷(期):2022.48(6)
  •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