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探讨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探讨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DSA或临床最终证实的CTPV患者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进行三种层厚及间隔重建,A组层厚2.5m m,重建间隔1.25m m;B组层厚1.25m m,重建间隔0.625m m;C组层厚1.25m m,重建间隔1.25m m。并且应用3D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 P R)、最大密度投影(M I P)、容积再现(V R)技术对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血管成像。结果: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后认为三组重建层厚及间隔图像中B组为最佳选择的比率分别为92%与96%。MIP图像后处理均清楚显示CTPV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率100%。VR成像显示率48%。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全部显示侧支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层厚1.25mm,间隔0.625mm的重建,并结合多种3D后处理技术(MPR、MIP、VRT)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CTPV的总体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李政军、肖振芹、刘海龙
展开 >
作者单位:
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 CT室 050800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出版年:
2014
中外健康文摘
中国中医药报社
中外健康文摘
影响因子:
0.016
ISSN:
1672-5085
年,卷(期):
2014.
(16)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