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在氯吡格雷抵抗中的应用

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在氯吡格雷抵抗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根据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CR的发生情况。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立即服用300mg负荷量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并于次日起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尽早行PCI治疗及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分快代谢型EM组、中间代谢型IM组、慢代谢型PM组,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用维持量75mg,5天后采用比浊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快代谢型服药前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17.5%、20.6%、2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后CR发生率分别为42.86%、18.97%、1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尤其是CYP2C19*2的缺失是导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减弱、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宋恒良、万大国

展开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河南郑州 450000

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2014

中外健康文摘
中国中医药报社

中外健康文摘

影响因子:0.016
ISSN:1672-5085
年,卷(期):2014.(17)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