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兴安岭泥炭地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大兴安岭泥炭地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扫码查看
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植物养分状况和元素限制性提供依据.为了解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该研究测定、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18个泥炭地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白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 vaginatum)、玉簪薹草(Carex globularis)、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5种落叶灌木——柴桦(Betula fruticosa)、越桔柳(Salix myrtilloides)、细叶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和3种常绿灌木——杜香(Ledum palus tre)、地桂(Chamaedaphne calyculat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的叶片C、N、P含量.结果表明:(1)落叶和常绿灌木叶片C、N、P含量总体高于草本植物而C∶N、C∶P、N∶P低于草本植物,说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具有不同的养分利用策略,灌木叶片C、N、P储存高于草本植物而N、P利用效率低于草本植物;(2)小叶章和头花杜鹃叶片N∶P小于10,同时其N含量小于全球植物叶片平均N含量,相比其他植物来说更易受N限制;(3)采样地点解释了叶片C、N、P指标变异的12.8%-40.8%,植物种类对叶片C、N、P指标变异的解释量占9.3%-25.5%;(4)草本植物C、N、P指标的地点间变异系数高于落叶和常绿灌木,草本植物C、N、P指标对地点因素变化的响应较灌木敏感;(5)草本植物N含量种间变异系数高于落叶和常绿灌木,落叶灌木P含量种间变异系数高于草本植物和常绿灌木,草本植物和落叶灌木N、P吸收的种间生理分化较常绿灌木高.
Leaf C, N, and P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stoichiometry in peatland plants of Da Hinggan Ling, China

李瑞、胡朝臣、许士麒、吴迪、董玉平、孙新超、毛瑢、王宪伟、刘学炎

展开 >

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7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102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330045

大兴安岭 北方泥炭地 植物营养 化学计量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4147105641522301417308552016YFA0600802

2018

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62
ISSN:1005-264X
年,卷(期):2018.42(12)
  • 1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