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南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组分生物量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西南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组分生物量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扫码查看
研究植物群落不同组分生物量的纬度格局及其与生物、非生物因子的定量关系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够解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空间差异性及其成因.该研究在西南干旱河谷跨越9个纬度(23.23°-32.26°N),布置101个群落样方(4m×6m).采用收割法测定群落及组分生物量,分析生物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干旱河谷群落平均生物量为(17.05±1.09)t·hm-2,其中,灌木平均生物量为(11.51±1.03)t·hm-2,占60.2%;草本平均生物量为(2.11±0.21)t·hm-2,占15.6%;凋落物平均生物量为(3.41±0.34)t·hm-2,占24.1%.群落生物量和灌木生物量随纬度升高而显著增加,草本生物量随纬度升高无明显变化,凋落物生物量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随着纬度增加,灌木生物量的比例明显增大,草本生物量的比例无明显变化,凋落物生物量的比例明显降低.灌木优势度及丰富度的变化是驱动干旱河谷植被生物量在纬度梯度上变化的主要内在因子,而外在因子中,气候因子对群落及组分生物量的影响显著高于土壤因子.
Latitudinal patterns and underlying factors of component biomass in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arid valley of southwest China

王子龙、胡斌、包维楷、李芳兰、胡慧、韦丹丹、杨婷惠、黎小娟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生物量 纬度 群落 环境因子 干旱河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

2017YFC05051052019FY202300

2022

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62
ISSN:1005-264X
年,卷(期):2022.46(5)
  • 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