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亚热带10种造林树种的水力结构和水力安全

南亚热带10种造林树种的水力结构和水力安全

扫码查看
南亚热带地区人工纯林面积大,但是结构简单,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区域气候干旱化的背景下,造林树种的生理生态策略及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亟待研究.该研究选择南亚热带地区10种造林树种(包括6种乡土种和4种外来种),测定这些树种的平均生长速率、水力学性状以及经济学性状,分析性状与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比较水力安全边际和气孔安全边际的种间差异.结果发现:(1)造林树种的生长速率与木质部导水率显著正相关,但与木材密度、比叶面积以及水力安全性指标无显著相关性.(2)造林树种的水分传导效率性和安全性之间没有权衡关系,外来树种Aeacia crassicarpa和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同时具有较高的木质部导水率和较强的抗栓塞能力.(3)造林树种的水力安全边际和气孔安全边际的种间差异显著,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和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在干季发生水力失败的风险较高.建议南亚热带人工林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中应包括树木水力学性状,进而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Hydraulic architecture and safety margin in ten afforestation species in a lower subtropical region

黄冬柳、项伟、李忠国、朱师丹

展开 >

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

导水率 抗栓塞能力 生长速率 水力安全 人工林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八桂青年学者项目

32060330

2022

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62
ISSN:1005-264X
年,卷(期):2022.46(5)
  •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