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土壤CO2通量梯度观测技术和方法的理论、假设与应用进展

土壤CO2通量梯度观测技术和方法的理论、假设与应用进展

扫码查看
土壤呼吸主要包括大气-土壤界面CO2释放量和土壤中CO2储存量变化两部分,深入理解土壤CO2的产生和迁移过程是全面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通量梯度法是基于测量扩散驱动的CO2浓度梯度和扩散系数计算CO2通量的方法,依据菲克第一定律可以计算出不同深度土壤CO2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通量,进而得到土壤CO2释放量和不同深度土壤CO2储存量.地下土壤CO2浓度(13CO2和12CO2浓度)主要受孔隙曲折度、根分布深度、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总CO2产生量控制.地下CO2传输过程受不同深度CO2浓度、孔隙度和含水量等的共同控制,上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因素是土壤通量梯度法应用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CO2及其δ13C通量计算的精度和准确度.通量梯度法是箱式法的有益补充,可以明确不同深度土壤CO2产生和运移过程以及对土壤CO2释放量和储存量的影响,阐明不同深度土壤对CO2排放的相对贡献,揭示其环境和物理控制机制.
Progress in the theory, hypo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s measuring soil CO2 flux gradient

王晶苑、魏杰、温学发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0

通量梯度法 CO2浓度梯度 扩散系数 CO2通量 δ13C通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830860和42077302

2022

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62
ISSN:1005-264X
年,卷(期):2022.46(12)
  • 2